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佛山市林业局)

简体版 繁体版

2011年,既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机构改革创新年。今年上半年,围绕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的工作目标,我局积极主动地服务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我市被国家测绘局授予“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土地管理综合二等奖。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创新理念,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一)深入研究新型交通规划。新型交通规划研究立足于构建全市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国内外前沿的发展概况为参照,与佛山现状发展实际和未来客流需求预测相结合,通过对新型交通系统的分析比较,提出佛山新型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布局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对近期线路进行概念规划设计,对系统推进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与建议。

(二)组织编制区域规划。根据《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城市规划合作协议》的工作安排,编制完成了《广佛金沙洲地区同城整合规划》,市政府已经印发实施。该项规划从交通对接、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安排,带动跨界地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广佛同城化发展,为下一阶段两市合作开展跨界地区法定规划编制提供了理论研究和指导。另外,花都空港地区、五沙地区同城整合规划也正在编制中,预计年内完成。

(三)深入滨河景观的前期研究。为了打造靓丽的滨河景观,组织编制了《佛山市滨河景观建设规划指引》。该规划对河流流经不同的区域作出了建设分类控制指引;结合五区最新的建设规划及工作内容,确定各区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提出沿线重要的景观节点及对规划建设的内容作纲领性的要求,对项目的建设费用作经济概算,为我市及各区滨河景观建设工作提出规划指引。

(四)完善绿网建设规划。按照绿道建设 “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更新《佛山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区域绿道走向,补充新建绿道驿站、兴趣点、服务设施等节点信息,完善区域绿道规划信息。整合各区编制的城市和社区绿道网规划成果,确定城市绿道和部分社区绿道的具体线位,整合驿站节点信息。根据省住建厅有关标准,制定城市绿道及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指引。正在组织编制《佛山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划》、《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五)规划布局中心区特色步行街。为促进佛山旅游业的发展,宣扬与推广佛山的特色文化,我局正组织开展《佛山市中心区特色步行街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拟对广州现状特色街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广佛同城的发展趋势下,如何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步行街区,达到与广州错位而共赢发展的目标;并结合佛山市的城市特点和空间布局,在中心区内选取适宜发展的空间作为特色步行街区的选点,就选点进行综合论证,提出项目建议。该规划已提请政府审批。

(六)着力于解决交通发展结构问题。我局于2010年启动编制《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通过《交通白皮书》阐述和确定市政府的交通发展目标、政策、战略、措施、管理、保障和今后几年重要的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计划,以从结构上解决我市综合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已完成完成五个专项规划终期成果的专家评审,并拟于近期组织召开总编报告、国内咨询报告、国际咨询报告及五个专题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

二、服务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步推进

(一)重点推进东平新城建设。组织研究出台了《东平新城核心区相关地块控规调整研究》成果。该规划对规划地块的建筑容量、交通条件、市政条件、城市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地块指标调整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制定了相关规划控制指标、指引,编制了相关的管理图则。同时积极配合做好文化中心博物馆项目,从技术层面处理好地面停车、绿化率、地下室、市政管线敷设、与轨道交通规划的衔接关系。

(二)全力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一是加快用地报批。我市上报省审批381433.47公顷,省厅已批复566.59公顷,我市已批复农转用62.3公顷,划拨67.3公顷,上报三旧改造用地审核14公顷,其中一汽大众项目一期用地1870亩已办理用地手续,二期用地4587亩正开展征地工作。二是有保有压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省下达我市2011年度用地指标8802亩(含顺德),涉及农转用指标6878亩,已使用农转用指标3128亩。我市已批复的批而未供建设用地指标调整的批次用地共54.9公顷,有效充分利用有限的指标。

(三)切实加强土地市场调控监管。一是加大住宅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3000.47公顷(含顺德,其中:住宅500公顷,含保障性住房32.24公顷)。2011年上半年,我市(除顺德区)保障性住房用地已落实24.23公顷,其中廉租房2.1公顷,公租房22.13公顷,基本完成本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任务。二是加强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协助制定《关于通过“三旧”改造促进工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另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抓紧建设土地和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将建立市、区房地产企业土地开发诚信档案,加强土地批后监管。2011年上半年,全市土地交易成交120宗约6570129.91亿元,其中:商住用地643082.06121.52亿元,流挂7宗(均为商住用地)864。总体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后,土地市场需求量仍然稳定,但地价涨幅相对平缓。三是加快闲置土地处置。今年上半年,我市清理闲置土地共181005.26亩,其中已处置共18宗,面积1005.26亩。
   
三、保护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切实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一是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开始实施,正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人。二是积极开展补充耕地工作。今年我市共有17个补充耕地项目6201.2亩,新增耕地5100.67,通过了省抽查。还有正开工项目约1万亩,争取在年内通过市级验收。三是督促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制度。市级财政共3000万元补贴款去年已下拨至高明、三水区,其他三区已基本将补贴款发放到村委会。四是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集中开展2010年度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工作,全市确认有违法用地121宗,立案率、查处率100%,结案率100%,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是2.99%

(二)严格“紫线”管理,保护文化遗产。一是对我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情况进行核查,将自查报告上报省有关部门,迎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检查。二是结合《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建筑保护、名村进行了检查,同时对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三是拟定了《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发展。四是督促和指导各区组织编制《佛山市名镇名村建设规划》,以规划指引各试点的名镇名村建设工作。五是组织《佛山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上报工作,以便更多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更加妥善的保护。

四、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绿道控制区管理。为加强我市绿道控制区生态功能的保护,确保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和人文资源安全,组织制定了《佛山市绿道控制区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严格限制控制区内各种不合理开发建设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绿地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体系,保障我市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一环”沿线绿线管理范围。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按照“一环”绿线划定原则,将“一环”两边有合法用地批文的土地均调整出强控绿线范围(道路两侧29.5强控线除外),对原《佛山“一环”沿线两侧用地绿线管理图则》和《佛山“一环”南拓道路沿线两侧用地绿线管理图则》进行了修编,市政府已批准实施。

(三)修改、完善《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改版)的部分内容。针对超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建筑以及新型住宅建筑等的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对原规定中的绿地面积计算、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距离、楼层层数计算、住宅阳台面积计算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规范和统一全市的计算标准。

五、夯实基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基础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基础测绘取得新成效。《佛山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审批,全市剩余354平方公里大比例地形图测绘项目完成招标,组织实施五区主要建成区(约350平方公里)三维模型数据采集与建模,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已全面建设完成,佛山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与佛山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并正抓紧推广,数字佛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了国家测绘局验收并正推广应用。二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有力。开展地质灾害或隐患点排查核查,加强值班和监测,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完成了禅城、南海区边坡普查。我市今年接报小型地质灾害2起,直接经济损失约81万元,无人员伤亡。

(二)逐步规范地下管线资源管理。为做好我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和信息化工作,我局组织编制的《佛山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技术规程(试行稿)》和《佛山市地下管线计算机成果数据标准(试行稿)》,已通过专家验收。

(三)组织专业技术讲座。2011624,组织召开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学习讲座。同济大学赵民教授进行了主讲,市、区纪检、监察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约90名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讲座。赵民教授重点结合住建部《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就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上海、南京、深圳、武汉等各地控规编制实施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

六、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一)加快广佛轨道交通对接步伐。一是推进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一号线(佛山轨道二号线)三山林岳至广州南站段通道工程。要求进一步细化三山林岳至广州南站段通道工程的技术方案,尤其是在广州地区的内容。二是推进南海区境内其他城市轨道线路的衔接。先就广州六号线延伸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其它线路待进一步研究后另行探讨。三是推进广佛环线陈村至广州南站段工程。要求顺德区规划部门尽快与广佛环线的工可编制单位中铁一院再次进行充分沟通,最大限度争取中铁一院等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四是研究广州七号线西延线方案。要求顺德区进一步就广州七号线西延线的线路走向、建设时序、投资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共识。

(二)研究落实旧楼加装电梯工作。学习和借鉴广州市等先进城市的相关经验,并会相关部门对我市禅城区、南海区旧楼加装电梯相关工作进行调研,听取住户的意见与建议。结合调研和走访的情况,在综合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草拟了《住宅旧楼加装电梯暂行办法》初稿将于近日进一步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后,尽快上报市政府公布实施。

(三)组织召开规划听证会议。为充分保障鸿翔商住区、鸿业城市花园全体业主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规划调整知情权,2011617日上午依法公开举行鸿翔小区北侧季华路沿线地块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调整听证会。会议分别听取了行政许可人和申请人的意见,并决定将选择对各方影响特别是对周边住户影响最小的方案去考虑和实施。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保障发展压力增大。二是土地资源利用仍比较粗放,土地产出效益仍比较低。三是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还没得到根本遏制,查处难度大。四是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缺乏抓手。五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佛山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城市格局、人口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还没有深入研究和应对措施。六是历史遗留用地问题解决难度大,信访维稳形势不容乐观。上述主要困难需要我局以机构整合为契机,敢于负责和面对,全力以赴努力化解。

 

 

 

 

 

 

 

 

 

 

 

 

201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加强土地、规划、设计、测绘管理和地质矿产工作的有效衔接与整合,严把土地“闸门”,严守规划“四线”,节约集约用地,突破土地瓶颈,为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一、与时俱进,深化管理体制创新

按照全局改革创新总体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整合公共资源,合并同类项目。完善改革创新的整体架构,明确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监管、土地资产经营、农村土地管理、土地征收等重要业务工作的改革重点,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从项目审批、业务建设两个方面稳步推进,充分挖掘和发挥国土和规划的合力作用。

二、多措并举,破解发展土地瓶颈

(一)全力加快“三旧”改造。切实落实市政府1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旧厂房、旧物业的土地流动,推动连片开发,规范和加快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统筹市、区的“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的实施和考核

(二)盘活提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结推广南海区狮山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做法、经验,探索开展由政府(或其控股的公司)统一开发、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解决征地难和农村集体用地效益不高的问题。

(三)加快调整批而未供用地指标。对全市批而未供并能实施调整的土地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处理、盘活利用,加快、规范、有序实行调整。调整出的指标要优先保重点、保民生、保稳定项目,对其他项目则要慎重。

(四)拓宽节约用地新途径。从强化闲置土地处置、加强政府储备土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定建设项目供地办法、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来推进节约用地,解决用地矛盾。

三、服务发展,保障重点项目实施

(一)优先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落实工业强市战略,项目用地尽量争取使用省或国家的用地指标。在规划报建、用地报批、计划指标上对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和民生公益项目给予倾斜,并实行专人、专班、专责跟进。

(二)加速推进东平新城开发建设。推进东平新城重点控制区、协调区的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标志性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服务工作。协同顺德区、管委会做好控制性规划的编制、报批、修编,以及用地指标安排、用地报批等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实现“办事不出东平新城”的目标。将东平新城打造为信息化规划的示范区。建立东平新城范围的三维模型,配套建设东平新城范围的规划综合数据中心。

 四、规范管理,加强国土规划监管

(一)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管。严格规范房地产用地出让行为,安排好供地总量、节奏、时间,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中小户型住宅用地供应,加强土地出让合同批后监管,实行净地出让和交地,加快闲置土地处置。

(二)强化管理共同责任制。推动全市国土规划“一张图”工程,建立对全市土地利用和空间资源的“一张图”管理监管平台。完善执法监察共同责任制,建立城乡规划管理共同责任制,全力做好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五、服务民生,建设无缝交通网络

(一)完成《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便更好地把握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制定战略目标、重大政策,以及可操作的近期行动计划,为市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具体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规划支撑。

    (二)加快综合交通场站的建设。协助做好佛山西站、东平新城交通枢纽中心、佛山引航中心、港口、公交站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招投标、规划设计要点、建筑方案审核等工作,为“零换乘”和无缝对接创造条件。协调落实三水新汽车站按综合交通枢纽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并与佛肇城际的三水站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三)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构建“轨道+快速公交”的骨干公交网络。大力支持和配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一号线项目建设;通过发展新型交通改变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升环境容量,为提升环境容量作出积极贡献。

(四)密切关注和研究“轨道交通时代”的变化和特征。研究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对城市未来的人口结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轨道交通在中心城市和交通节点上带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变化。

六、加强合作,推动广佛同城发展

(一)做好花都空港地区、五沙地区两个片区的同城整合规划编制,重点解决好整合地区的发展定位、交通对接、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资源整合等方面问题。

    (二)做好广佛两市轨道交通线网衔接。重点加强与广州地铁5610121319号线的衔接,充分依托广州优势,促进南海、顺德的经济发展。

    七、注重效率,统筹规划实施考评

    做好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推进包括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的“两规合一”和矿产资源规划等 “多规支撑”的“一张图”系统建设。强化实施性规划的编制,通过近期建设规划和重点发展区规划,全面协调相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确保各行业发展在空间建设和时序安排上的有机衔接。

    八、顺势而上,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建立市、区一体化管理政务信息平台。建立满足国土规划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综合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出台管线管理办法,统一管线技术标准。整合管线资料,开展管线普查,建立更新机制。推广使用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九、夯实基础,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继续推进地籍管理工作,强化基础测绘和测绘管理,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规范矿产开发秩序。

十、转变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服务有力、廉洁高效”的队伍,统筹考虑全局干部队伍现状,合理配备各级干部。完善干部轮岗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干部定期轮岗锻炼制度,强化自律和他律机制,建立健全国土规划领域惩防腐败体系。在加强内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省、区对口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支持、理解、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