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佛山市城市更新局)

简体版 繁体版

《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

 

 

项目背景

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把自然生态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守住生态底线,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服务能力,提升绿色品质,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的自然生态产品,满足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统筹全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我们编制了《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规划构思

(1)以系统观为指导,实现生命共同体的有机更新。

重视山、水、林、田、湖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强调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优化市域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增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生命观为指导,建立多层次绿色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演绎规律,根据复杂巨系统的协同论与分形论,协同整合城乡山脉湿地体系、城郊水岸森林体系、城区生态公园体系,建立“城乡-城郊-城区-社区”多层次绿色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一体化格局。

3)以人本观为指导,构建绿色共享的绿色生活圈。

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的综合服务功能,对应“乡—城郊—城区—社区”四个层次构筑“域—圈—环—点”四个层次绿色生活圈,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多样化途径。

4)以特色观为指导,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

科学分析佛山自然生态的地域特色和建设条件,将城市融入山水自然生态格局之中。

连通生态廊道锚固市域组团城市格局,保护佛山水网基塘本底,传承乡愁,重现岭南水乡风貌。

、建设目标

1)夯实绿色基础:共保珠三角整体生态安全;

2)对接区域战略:共建大湾区的森林城市群;

3)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为创新绿色转型城市;

4)完善绿地系统:形成全民可共享绿色福利。

、建设理念

构建多层次生命协同绿色生态体系。围绕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形成佛山特色的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路径、新举措,构建从“乡—城郊—城区—社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多层次生命协同绿色生态体系。

、建设策略

将自然生态财富变为公众可共享的生态福利:

1)保护自然生态,生命体有机更新;

2)存量土地优调,协同精细化调控;

3)以人为本发展,满意度生态宜居。

六、规划内容

规划识别市域范围内关键性生态要素,协同整合城乡山脉湿地体系、城郊水岸森林体系、城区生态公园体系,形成多层次生命协同的自然生态格局:

1)城乡:三屏、六楔、两脉

2)城郊:万亩郊野森林环

3)城区:千亩生态公园环

4)社区:蓝绿成网、绿色成圈

主要的结构规划目标:构建“三屏、六楔、两脉、两环、两网”多层次生命协同的自然生态格局,夯实“山水林田湖绿”生态本底。

佛山市自然生态结构图

规划制定四大行动纲领二十五个项目,全面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1. 行动一,筑牢“三屏”,严守城市发展底线。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限桉提质工程;开展山体生态化改造行动;确保完成市域高标农田和防护林建设工程,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质量。严守市域生态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尽快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线和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线。

2. 行动二,对标先进,建一流生态森林公园群。

推进森林围城,建设西南涌至佛一环北线、北江、顺德水道沿岸滨水绿带,串联城郊新建扩建的万亩公园,打造市域生态地标。

推进绿色进城建设佛山水道、东平水道、潭州水道沿岸滨水绿带,串联城区新建扩建的千亩公园,打造城区生态绿心。

3. 行动三,重塑水乡,水系连通成网基塘比邻成片。

开展水系生态修复,建成多个水体活化示范区、水系岸线生态化改造项目以及河心岛生态修复项目,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推动水系连通成网,完成河涌整治和河网联通示范区项目,营造水系成网、基塘成片的水乡环境。河岸绿化和景观提升。完成滨水景观示范段建设,美化城市滨水空间。

4. 行动四,提质增绿,建设绿色共享宜居家园

提升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的景观绿化,高水平建设“一环生态圈”;沿已建、在建国铁、城际轨道两侧建设绿带;在主要交通节点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新建一批镇级公园和村居公园,优化村镇居住环境;推进社区公园建设,打造中心城区500米绿色生活圈。计划新建和提升慢行道,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绿道+绿网的慢行漫游体系。